在市第一醫院南日分院(秀嶼區南日鎮衛生院),提起該院婦產科護士長魏德英,無論是孕婦還是家屬都交口稱贊。
扎根海島30余載,退休返聘仍堅守一線,魏德英用一片真情托起新生命,用愛心詮釋一名白衣天使的神圣職責。她曾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以及省、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,前不久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。
“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,讓我深受鼓舞、倍感振奮。作為一名普通的勞動者,‘全國勞模’是至高榮譽,也是一輩子的責任!”昨日,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魏德英表示,在今后的工作中,她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,立足本職,再接再厲,努力為海島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獻力。
魏德英說,她父親是島上的一名外科醫生,曾對她表示海島缺乏專業的助產士,希望她學好這個專業并回到家鄉。1989年,畢業于莆田衛校助產班的魏德英來到南日鎮衛生院從事助產工作,誰曾想這個工作她一干就是31年,去年她被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評為堅守產房三十年資深助產士。
健康所系,生命相托。魏德英所面對的是孕產婦,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她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、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常人難以想象的忍耐心,給予孕產婦精神上的鼓勵和體力上的支持。
去年春節期間的一天夜里11點多,魏德英為一位各項指標檢查良好的產婦接生。但嬰兒出生后,她發現孩子皮膚青紫,哭聲弱,肌張力低。經過吸痰后,仍不見改善。怎么辦?來不及多想,她摘下口罩,直接用嘴對著嬰兒的嘴,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,一下、兩下、三下…孩子終于救過來了,而她的嘴角沾上了嬰兒臉上的羊水和粘液。“那時候喊人來幫忙都來不及,顧不了那么多。”事后,看著孩子粉嫩可愛的臉蛋,魏德英覺得值了。
魏德英說,產房里不定時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急情況,所以只要在崗,她就全身心投入,嚴密觀察產程,及時發現異常,并快速處理。如果孕產婦和新生兒需要轉診,不管是三更半夜還是刮風下雨,她都會義無反顧地護送出島。
然而,護送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。曾因大霧天氣,患者雇的漁船在海上迷失,魏德英和他們在海上漂了8個小時才到岸;也曾遇到風浪,自己被顛吐了,但仍要咬牙堅持照料和處理病患隨時出現的各種狀況。而當患者無法轉院時,她只能憑著自己的專業技能,與同事們沉著冷靜地搶救、手術,幫患者脫離生命危險。
采訪中,魏德英表示,每當聽到嬰兒的第一聲啼哭,她的內心就充滿無比的幸福感和成就感。也正是這樣的時刻,支撐她30多年如一日地堅守海島。多年來,經她手接生的嬰兒達6000多個,這數字的背后是她夜以繼日的守候與努力付出的成果。
這幾年,海島群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,留在島上的孕產婦漸漸少了,但魏德英的工作絲毫沒有輕松下來。作為婦產科負責人,魏德英按照院領導的安排,積極配合南日鎮黨委政府開展公共衛生服務下鄉活動,為學生及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,參與農村已婚低保婦女“兩癌”檢查、健康扶貧、家庭醫生簽約、早孕管理等工作。
曾經,魏德英有機會走出海島,甚至調任申請表都填好了,可在提交申請表的前夕,她卻放棄了。“舍不得這片海島。”魏德英說,島上村民純樸善良,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,照顧他們就是照顧自己的親人。
魏德英給自己的微信昵稱取名為“家在海島”,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從小在海島長大,更是她決心要將畢生的光和熱奉獻在這片故土上。
今年2月,魏德英到了該退休的時候。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,她顧不上考慮退休,主動請纓,沖上疫情防控一線,用“疫情不退,我不退”的實際行動,詮釋了一名醫護人員的責任擔當。
從除夕夜開始,魏德英就回到單位值班。她先后在碼頭及衛生院門口負責預檢分診工作,并前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開展消殺任務,直到50多天后,她才第一次回到家。這期間,她消瘦了6.5公斤。
作為一名“醫二代”,魏德英表示,自己不忘走上醫護之路的初心,未來也將堅定無悔地肩負起守護海島人民生命健康的職責。本報記者 林英